影子银行与城镇化开发
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0~15年间将同时存在三个趋势:城市化、去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不久前,中行行长肖钢发表署名文章抨击银行理财产品,称其为中国特色的 影子银行 。沿着肖行长的思路深究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水池里隐含三类风险,其一是地方*府的融资担保,其二是信托产品的亏损引发到期能否兑付之忧,其三是银行系统本身的隐形坏账。
地方*府的融资平台有多种操作方式,透明度很低,但由于普遍认为地方*府不会破产,银行通常会允许延期支付,或者借新还旧,所以风险可在城镇化驱动土地升值的趋势中部分化解,直到土地升值的趋势逆转时才会真正浮出水面。信托产品中的亏损主要发生在股票市场内外,以信托方式募集的3~5年期私募股权基金将在今后两年内集中到期,若股票市场的发行速度放慢或发行价格过低,这些信托基金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并将使所投项目的 浮亏 显现。以信托和银行配 套组成的基金若投资于股票市场,基金存续时间多数是在18~24个月,期内股市跌跌不休,业内专家多数误判,基金业绩亏损多、盈利少,也面临到期兑付之忧。比较而言,近期风险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远期风险将在于城镇化的趋势。
股市三次跌破沪指两千点后强势上升,这就是我讲的 慢牛行情 。在我看来, 影子银行 的三大风险已经体现在股市之中了,特别是银行股的超低估值。近期股市上升会使二级市场信托基金的兑付风险有所缓解,但是中国的城镇化已掀开一幕最后的疯狂,各地*府像当年的 大跃进 一样开发投资,这种趋势若进一步失控,一些中小城镇会相继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从而将过度开发的投资风险转化为银行体系的呆坏账,这才是 影子银行 背后的高风险!发展中国家的 城市化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率从20%到35%,大城小镇房价普涨;第二阶段,城市化率从35%到50%,大城大涨,小镇小涨,个别例外;第三阶 段,城市化率从50%到65%以上,大城疯涨,小镇不涨甚至暴跌。因为在城市房地产的价格背后是人口与货币的流动,是城市化空间的稀缺性,所以人来疯涨,人去楼空。在美欧已结束城市化的国家中都有一些 鬼城 ,这些人口外流的城市,房价极低,就业机会很少,这就是我常说的 去城市化 。外流的人口进入其他 城市,可称之为 再城市化 ,所以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0~15年间将同时存在三个趋势:城市化、去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可想而知,在那些就业减少、人口外流的城市,房地产价格必然下跌。房地产的价格下跌必将导致银行抵押资产的整体贬值,地方*府借新还旧的融资链条就会局部崩溃,这就是泡沫经济将来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我常说:出来混的,总要有人还!但由于 混 的是这一代人, 还 的是另一代人,货币化的财富就这样 斗 转星移 ,把前一代人的风险转移到了下一代人身上。过去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告诉你历史的真相是:前人负债,后人还债。然而,后人不仅不会抱怨,还要感谢前一代人留下的负债资产,因为在货币量增长不可逆的趋势下,全社会债务总量占货币总量的比例一般会趋于下降。前一代人用 命 去抵押债务 资产,后一代人用 纸 来兑付到期债务,而资产却会在流动中增值并代代相传。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财富传承的方式必然带来财富的两极分化,因为人口与货币的流动必然导致财富的积聚集中。在泡沫经济的大宏观市场中,资产泡沫不断地升腾,破灭,再升腾,再破灭,周而复始;金融业不断地创造跨时空的货币交易,从而让时间和空间成为分配和再分配风险财富的载体。所以在城市化的完成阶段,财富两极分化,国家 重整山河 ,每一个城市经营者在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哪些城市可能已经不再具备开发或投资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