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随着气温不断的下降,很多人的关节就开始出现疼痛的情况,特别是有风湿性骨病,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就会觉得,只要温度变冷,身体哪里都不舒服。冬季也是各种骨科疾病的高发时期,冬天骨科门诊上面的人,都比往常多一些。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身体筋脉不通、血流不畅,容易筋骨疼痛,对于常年有骨科疾病的患者来说,稍不留神就容易复发和加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自然状态下关节本身的血液流动就缓慢、血液供应不丰富,寒冷会造成血管痉挛,使血流缓慢,供血量减少;二是血流放缓后,关节的代谢产物和炎症因子容易淤滞在关节周围,进而导致关节的症状加重;第三,寒冷容易造成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力量的下降、关节周围韧带的弹性下降,肌肉和韧带对关节运动时的保护作用和稳定作用下降,出现原有症状的加重和关节功能的障碍。
在冬季,人们常常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忽视对日常饮食的要求,很多人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吃饱就好,而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其实冬季是一个最适合补充能量的季节,想要做好养生,养骨很关键。
养骨牢记5件事
1、饮食补钙
从50岁左右开始,人们每天分别需要摄入毫克和毫克的钙。每天喝一杯牛奶,多喝骨头汤和虾皮冬瓜汤,多吃富含钙质的深绿色蔬菜,这些都是补钙的好方法。中老年人应当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谷类、芝麻酱、核桃、牛奶、豆制品都可以提高骨钙的含量。
2、补充维生素D3和维生素
专家建议,每天应通过补剂摄入国际单位量的维生素D3。成人每天应通过复合维生素补剂摄入90微克维生素K。这两种维生素能够帮助钙质吸收和利用。重要提示:通过血检可测维生素D水平,健康标准为50~80纳克/毫升。
3、积极锻炼
长期伏案工作,容易引起关节的水肿、充血、僵硬,应当适当增加锻炼。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增加骨骼的弹性和韧性。步行、跑步和力量训练等负重训练可促进骨骼细胞发育,强壮骨骼。如果锻炼引起身体任何不适,要立即停止,医院就医。
4、做骨骼检查
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应进行骨质密度的检查。该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都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5、防冷、防冻、防潮
低温、潮湿的天气容易引起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加剧疼痛感。不注意保暖会使关节变得僵硬不灵活,增加关节意外受伤的几率。关节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出现了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功能障碍等情况一定要尽早就医。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