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遇到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一年前因为和朋友们去山上露营,回来后左腿关节疼痛,稍微降降温,疼痛就加重。用热水袋敷着倒是能好点,去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因治疗效果不佳,就想用中医治疗试试。我诊了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濡弱,通过问诊得知,患者还兼有经常感觉到身体寒冷,全身上下没有力气的症状,是典型的寒痹。投予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疼痛大减。中医常说“寒性凝滞”,这也很好理解,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气血被冻住了”,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就表现为剧烈疼痛。既然是被冻住了,那么遇到温暖的东西,自然会慢慢融化,这就是得温则减,同样的,遇寒加重也是这个道理。既然寒邪偏胜,患者自然也会感觉身体寒冷。全身上下没力气就更不用说了,气血都被“冻住了”,无法正常运行流通,四肢百骸得不到濡养,肯定没有力气。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芍药、甘草、附子组成,主要用于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筋脉失养等病症。▋组成芍药9g、炙甘草9g、炮附子3g。文章题目中也提到了,对于阴阳两虚,芍药甘草附子汤也能搞定,这就有赖于甘草了,芍药配伍甘草,有酸甘化阴之用,对于阴虚不足诸痛证都有效;炮附子配伍甘草,有辛甘化阳之功,对于各种阳虚痛证亦有效,故芍药甘草附子汤对具备阴阳两虚病机的痛证皆有良好效果是有赖于甘草之甘味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在《伤寒论》原文中并不是用来治疗关节疼痛的,而是治疗伤寒表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的,类似于现在的重症感冒。但是这里的恶寒和最初的伤寒表证就不同了,伤寒表证的恶寒是阳气郁闭在体内,不能外出来温煦肌表,而这里的恶寒则是阴阳二气都外出了,都虚了。因为它俩都因为之前的发汗散失了,体内没有阳气,自然也会恶寒。这时用芍药和甘草酸甘化阴,收敛肃降,把毛孔给收住,不让阴阳二气外出,再用附子来温阳散寒,迅速填补体内的阳气,恶寒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了。不过在现代临床中,多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来治疗下肢的疼痛,无论疼痛是由阴虚还是阳虚所致,原方使用都有很好的疗效。若是患者疼痛非常剧烈,像是骨头里在疼,难以忍受时,可以加生南星3-10g研末调服,因为它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往往一剂则痛止,但是注意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禁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