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到底要经历多少次伤痛?谁也不清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崴脚可能算得上是比较严重的伤痛了吧。如果没有崴过脚,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毕竟,现实生活中崴脚现象随处可见。据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一天内每人就有1例踝关节扭伤。而导致崴脚的原因也复杂多样,上班族的女性穿高跟鞋崴脚,下楼梯不小心踩空崴脚,体育运动时崴脚等现象随处可见。
然而,有些人经历一次崴脚之后会经常崴脚,难道崴脚还有惯性吗?
反复崴脚,难道是巧合吗?
崴脚在临床上专业的说法是“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的滑车关节,步行时踝关节负重量约为体重的1.5倍,跑步时负重量可增加至3-4倍。当行走和运动防护不当时,极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临床数据显示:发生过踝关节扭伤的人在以后运动中再次出现扭伤的概率为4%-29%。若是不注重崴脚的治疗,一部分患者将来可能会出现“习惯性崴脚”。反复崴脚并不是巧合,而是有一定的原因。
踝关节扭伤往往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虽然人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如果韧带损伤严重,想要完全恢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扭伤后韧带愈合不良往往会增加踝关节再次扭伤的风险。
踝关节韧带中的本体感受器能够感知位置和速度。当踝关节扭伤时,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扭伤后不注重踝关节的康复锻炼,特别是平衡锻炼,本体感受器未完全恢复,患者在行走或者运动时不能准确感知脚踝的位置状态,可能会引起身体失衡,最终导致踝关节再次扭伤。
崴脚不是一件小事,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经常崴脚的人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鞋子,尽量穿高度合适的鞋子,以便更好地稳定踝关节。此外,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造成踝关节损伤。
崴脚“小事一桩”?却为何经久不愈
医院门诊经常会接收很多“经久不愈”的踝关节扭伤患者。大多是长时间还未消肿,而且行走或者运动时有一定的不适感。
热爱运动的人都知道踝关节对于我们有多重要,因为踝关节扭伤错失几年一次的比赛机会的例子有很多。但是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崴脚也没多大点事儿,擦点药就好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踝关节扭伤后按照韧带的损伤程度可以分为:
1级:韧带存在拉伸,仅在微观上有韧带纤维的损伤,疼痛轻微。只要能耐受,可以负重;无需夹板支具固定;可行等长时间收缩练习;如果能耐受可以进行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肌力训练。
2级:部分韧带纤维断裂,中等程度的疼痛和肿胀,活动度受限,可能存在关节不稳。需要应用夹板或支具进行固定,配合理疗以及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
3级:韧带完全断裂,存在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关节不稳定。制动以及康复训练同2级,但康复时间更长,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踝关节扭伤之后通常会表现出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等,如果损伤严重,未经恰当处理,很可能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距骨骨软骨损伤等疾病,引起踝关节长期的疼痛等症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6周左右才能基本愈合,若是没有经过规范的治疗很可能会失去踝关节的稳定性,经久不愈。
还有一点,很多踝关节扭伤的患者认为扭伤了就要休养,休养等于不动。然而,休养并不是不可以动,只有合理的康复才能促进脚踝关节恢复。
由此可见,踝关节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时生活中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若是受到损伤,想要恢复得快,应该及时就医,准确评估损伤程度,谨遵医嘱,切忌盲目处理。
揭秘:处理踝关节扭伤的四个误区
踝关节扭伤是骨科最常见的损伤,约占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的25%。然而,多数人对待踝关节扭伤抱着“休息休息就好”的态度,殊不知,不认真对待踝关节扭伤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踝关节扭伤对每个人损伤的程度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外力造成的损伤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脚踝扭伤没什么事,然而扭伤对脚踝韧带造成的损伤并不是我们人体能够准确感受到的。甚至,一部分人还可能会基于自己对踝关节扭伤的错误认知做出不恰当的处理。
能活动就不是骨折是大部分人大脑意识里的认知。不少人认为踝关节扭伤之后,只要没有出现行走困难就没事。然而,即使发生了骨折,下肢还是可以活动和行走的。比如常见的内外踝撕脱骨折,损伤当时没有明显移位,有时X线片不仔细看可能会漏诊,因此容易被大家忽视。但是撕脱骨折往往意味着韧带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韧带的愈合和踝关节的功能。
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运动比赛场上,运动员脚扭伤之后还会坚持到比赛结束。虽然,运动员的职业精神令人称赞。但是,踝关节扭伤后勉力行走或运动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脚踝受到扭伤之后再次运动很容易使其受到二次伤害,加重原有的损伤,可能会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恢复不佳将来可能遗留创伤性关节炎。
因此,踝关节扭伤之后一定不要逞强,要等扭伤部位消肿、疼痛减轻之后,逐渐地恢复活动,这样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我们的脚踝部位不受二次伤害。
很多人在踝关节扭伤后通常会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却浑然不知,热敷会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导致小血管出血加重局部软组织的肿胀,从而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水泡。所以,踝关节扭伤后早期禁止热敷,应该选择间断冷敷,用干毛巾包裹住冰块或冰袋放在受伤部位,每次20分钟,间隔2小时。
踝关节扭伤之后使用药酒揉搓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药酒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扭伤快速恢复。但是使用药酒揉擦并不能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肿胀,过度地揉搓反而会加重软组织损伤,增加损伤部位组织液的渗出。这样的情况下,扭伤的踝关节部位会更加疼痛,肿胀程度可能会更高。
由此可见,踝关节扭伤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情。对脚踝的处理治疗容不得我们马虎半分,要坚持正确的办法给“足”关“踝”。
五大原则,给“足”关“踝”
脚踝扭伤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可能会产生“习惯性扭伤”,因此脚踝扭伤之后的治疗和康复显得尤为关键。踝关节扭伤之后通常需要坚持五大原则,以便踝关节更好更快地恢复。
保护
保护是指踝关节扭伤后应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防护。如可使用弹力绷带弹性加压固定扭伤部位、使用石膏或护踝支具对扭伤部位进行固定等。
休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适当运动
休息是指踝关节扭伤后应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行充分的休息,保护损伤的韧带和软组织,避免二次伤害。但是休息不意味着脚踝完全停止活动,在准确评估损伤程度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开始踝关节的锻炼,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早期适当负重,增加身体协调性。
冰敷
冰敷是踝关节扭伤之后极为关键的一步。当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韧带损伤后,会导致小血管的破裂,导致局部淤血、肿胀等现象,冰敷能够减少小血管的出血和软组织的渗出,从而减轻水肿。此外,冰敷还能缓解局部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扭伤局部炎症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冰敷在扭伤后的48h之内进行,每次20分钟,间隔2小时,效果更佳。冷敷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长时间的冷敷会麻痹局部神经,损伤皮肤的痛觉。
压迫
压迫是指踝关节扭伤之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扭伤部位的出血,减轻局部的肿胀。
抬高
抬高是指踝关节扭伤之后要尽量抬高,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以帮助脚踝消肿,缓解肿胀带来的疼痛感。建议采取仰卧姿势,受伤的脚踝部位需高于心脏。抬高的时间不宜过短,坚持的时间越长,止痛效果越好。
医生寄语:
踝关节扭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基于医疗健康领域科普的不足,导致很多人对此不加以重视。
如果发生了脚踝损伤,一定不要盲目地治疗。现实中处理脚踝扭伤存在很多的误区,应该及时更正,正确处理。否则,不科学的处理办法可能会加重脚踝的损伤程度,不利于后续的恢复。
不要把“崴脚”不当回事,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严重损害踝关节。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脚踝扭伤,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