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痛风,你是否有这样的误解赶紧看看真相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需要住院吗

本期嘉宾:

市中西医肾内科中医师王文文

12

王文文肾内科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肾脏病、痛风病的临床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痛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先后发表省级,国家级论文多篇。

被痛风纠缠的患者总是抱怨,痛风一发作,连走路都有困难,对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了解敌人。

市中西医肾内科中医师王文文表示

关于高尿酸,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必要和大家说道说道,那些关于痛风的“真相”。

尿酸过高=痛风?

一些人通过检查发现,自己的尿酸值超过正常值,就担忧得了痛风。尿酸过高真的就一定会的痛风吗?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发生。尿酸高的人,痛风发作机率较高,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发展为痛风。

那么,如何诊断是否患上痛风呢?王文文医师介绍,临床上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通过检验血、尿的尿酸,测定是否有高尿酸血症。

2、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可见尿酸盐结晶。

3、X线、关节镜检查:可发现骨、关节的相关病变。

4、夜间发作性剧烈的单关节红、肿、热、痛症状。

痛风,顶多就是疼痛罢了?

在一些患者诊断出痛风后,依然“我行我素”,不在饮食上加以节制,总是在疼医院来就诊,他们看来,痛风只有在痛的时候才是病。殊不知,痛风可不只是疼痛而已!

王文文医师表示,如果患者的尿酸值长期没控制好,就可能会出现痛风的慢性化,患上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会破坏骨骼,出现位置不一定,除了手脚关节,也会出现在手腕、耳垂或肾脏。

另外,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结晶沉积、尿路结石、急慢性尿酸盐肾病、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临床上一般可将痛风分为四期,但并不表示每位痛风病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

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括:

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③痛风石形成

④肾脏病变和结石。

痛风=富贵病=老年人专利?

过去,人们总以为痛风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

对此,王文文医师表示,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也见于绝经后女性,近年来青壮年患者剧增,痛风不再是老年人专利。其实,痛风是生活习惯病!肥胖、暴食、酗酒、甚至长期疲劳紧张等都是增加痛风发病风险的不良生活方式。

啤酒才会增加尿酸,

白酒不会?

有人说,得了痛风不能喝啤酒,会增加尿酸,喝白酒没关系。

其实,所有含酒精的饮料都会促进体内尿酸合成,同时酒精代谢过程会产生乳酸,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而麦芽纯度高的啤酒从理论上来说会产生更多的嘌呤,更不适合痛风患者。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美味的下酒菜都含高嘌呤。

痛风,不可以吃豆类或肉?

痛风患者们都会看过一张含嘌呤的食物清单,许多人被诊断为痛风后,就开始了艰难的忌口之路,豆类或肉一概不吃。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关节炎风湿症》里写到,长期每天减少摄取一份肉类或海鲜类,只能让血液尿酸值下降0.1到0.3mg/dl,不吃药光靠饮食控制对尿酸值影响不大。国外知名杂志也报道,根据长达12年,例痛风个案追踪结果,发现〝适量〞的高嘌呤植物或蛋白并不会增加痛风机会。

王文文医师表示,只要有新陈代谢,就会产生尿酸。所以,患者们应遵循少量多样,均衡摄取的原则,没必要全面禁止嘌呤摄取。

饮食控制就够了,

不必靠药物?

有患者说,我饮食上已经很控制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吃药了?

其实,大部分患者属于〝尿酸排泄不良〞类型,〝尿酸制造过多〞仅占不到20%。体内自行制造的嘌呤,多于食物摄取。

限制嘌呤攝取不能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研究指出,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理想状況只能降10-20%的尿酸值。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同时均衡饮食,没必要全面禁止嘌呤摄取。

医院办公室

赞赏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