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科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上海市六个传染病重点诊治中心之一,具有疑难危重症诊治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是在上海及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近年来,医院感染病科在学科带头人臧国庆教授带领下,整合放射介入科、骨科、病理科及检验科,形成华东地区、多学科联合的疑难骨关节感染诊治平台,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将骨科医生内科医生认为是难题、患者需要十分迫切的领域进行整合,精准诊治,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形成自身特色品牌效应。
骨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组织引起的感染,关节炎、骨髓炎、植入物感染等均属于骨关节感染范畴,病原菌侵入是骨关节感染必须条件。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及老年关节病变等骨科手术患者增多,新型诊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植入物在骨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骨科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也增高,尤其是植入物感染发生率增高,而且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各自为战”到“集中作战”
目前对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鉴于感染部位常位于关节腔内不易获得病原体,不利于感染病原菌明确诊断,同时随着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增加,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明显增加,这些都为骨关节感染的精准诊治带来困难。传统模式下,骨关节感染患者往往就诊于骨科,涉及抗生素使用,往往需要感染科医生进行协助治疗,同时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手术清创治疗,外科医生收治该类患者非常被动进而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有些疑难患者的病变部位性质未能明确,需要穿刺活检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测明确,造成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未能寻找合适科室就诊。
“各自为战”不适合有效解决疑难骨关节患者诊治,医院感染病科已摸索出整套诊治流程,从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到分子诊断及病理学诊断,内外科通力配合,一站式为重症疑难骨关节感染提供精准治疗,明显改善患者就诊体验,节省精力和费用。
破除“各自为战”到建立“集中作战”模式,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就诊流程的转变,减少患者盲目奔波,缩短就诊时间可及时得到诊治。同时对既往疑难危重的独立科室不敢收治的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明显提高的收治患者难度,对少见病罕见病有了更加全面认识,增强医生诊疗水平提升学科品牌。
五大体系构建诊疗模式
聚焦疑难骨关节感染性疾病,医院感染病科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新模式,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进行探索与总结,以期能在国内外建立和提出新的诊疗标准,主要包括:
构建感染病科+放射介入科联合诊疗体系:对病变部位不易采集病原微生物患者,在影像学介导下行穿刺活检及引流术,进行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测,明确病变性质,为患者诊治方案提供精准治疗;
构建常规微生物学+分子诊断体系:对于内植物感染患者,多部位多途径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对特殊患者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减少漏诊及误诊率;
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体系:对于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病原微生物诊断困难患者,在内科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使用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诊治,明确病原微生物及缩短疗程,明显改善预后;
骨关节感染抗生素使用规范体系:在精准治疗的基础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疗程,减少药物耐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诊治成功率;
骨关节术后感染早期预警体系:对前期骨关节感染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炎症指标及病原学资料进行总结,探索高危因素、相关炎症指标在感染预警中的作用,为减少骨关节术后感染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原标题:《多学科联合诊治疑难骨关节感染医院感染病科一站式诊疗服务惠及患者》